会议现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县域和乡镇正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民革界别举行小组热点议题的讨论,民革4组委员聚焦城乡融合发展话题,就“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展开讨论。
01
打牢城乡融合产业基础
什么是城乡融合发展?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吕心阳委员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部分城市资本流通到农村,二是部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部分工商资本在城市里发展困难,而农村具有绿色资源优势和空间成本优势,与农村工商资本结合,会使农村产业大幅度跃升,进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一部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则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水平,有效提高“三农”的内生发展能力。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数字化浪潮正快速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民革福建省委会副主委葛桂录委员认为,数字技术催生了城乡经济的新业态,城乡流动的新要素,资源配置的新平台,而数字化从技术经济层面不断催生新的城乡关系。当前的城乡融合必然是以数字技术融合等共生性的城乡融合。
民革河北省委会副主委张月仙委员认为,产业融合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县域是城市经济农村经济的台阶,要做强县域优势产业,推动县域优势产业向园区化、集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集聚。同时,要做大乡村特色产业,实现提质扩容,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而以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加快构建多元化、融合化、市场化现代乡村体系。
02
补齐城乡融合民生短板
据统计,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66.2%,但是目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这部分人群市民化,补足城镇医疗、教育、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是在场委员的共同呼吁。
“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要关注新型城镇化中的主要人群是哪些,以动态跟踪和关心他们面临的新问题和新需求。”民革湖北省委会主委王红玲委员调研发现,回流乡镇人群可以分为三类——“逃离”大城市的大学生,中考分流后的职高毕业青年,返乡务工人员。
在补足教育短板上,王红玲建议,针对这三类人群,要切实做好教育服务,例如切实落实随迁子女入学和转学政策,保证中小学生能够及时便捷入学。“目前有不少县城为带动房地产开发,要求农民在县城买房后才能够在县城入学,无形中加剧了外出农民工的支出成本。”她建议,加大引进城市大专院校退休教师返聘回县城任教,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教育质量不均衡难题。
民革江西省委会主委熊皓委员提到,乡镇缺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医疗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稀缺、引进难,现有人才分布不合理,影响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养老服务上,养老服务供给不够多元,老年人选择余地不大,尚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医养融合发展亟待推进。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保障水平偏低、支付能力不足、购买养老服务的意愿还不强烈等问题短期内还无法有效解决。
为此,熊皓建议,一方面,要让优质的医疗、养老资源下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城乡间共享,创新紧密型医共体发展模式,深入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搭建网络化信息平台,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可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进驻农村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提升乡村养老服务综合水平;也可充分利用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绿色康养产业,鼓励城市居民“下乡养老”。
03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民革云南省委会主委于干千委员认为,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使得民族文化和乡镇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乡村的特色文化消失相对严重,现在的住房建设较少考虑住户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传统,导致部分农村村寨的民俗歌舞艺术节庆,乃至语言文字都存在流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传承断裂,也使得整个传统文化的消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很多非遗来自乡村民间,希望以县域为单位,聚焦某一非遗项目,做好保护传承的同时,做好传统文化的展示和转化力度。”民革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宋秋委员也注意到乡村非遗传承保护面临的问题。在她看来,乡村“空心化”不仅仅指人口流失严重,也表现在村民文化生活的相对单一。
为此,宋秋建议统筹城乡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品牌建设,提升中心场镇纽带功能,辐射带动一批乡镇文化服务。“可以以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抓手,优化布局中心场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例如文化大礼堂、文化广场、非遗工坊等。”她说。
乡村治理现代化,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张月仙建议,完善治理体系,推进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综合服务站五位一体,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制定村规民约、道德公约等治理规范;同时加强从严引导,提高治理能力,强化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培育方针政策明白人、依法治村带头人。
张月仙还提出,要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提升农村绿、美、亮、净的水平。
作者 _ 薛蒙蒙
来 源| “团结报团结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