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3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13位常委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陈星莺代表民革中央作大会发言——
陈星莺常委代表民革中央的发言:
唱响基础研究“合奏曲” 助推科技自立自强“加速跑”
近期,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各类主体中,一些专精特新企业具有独特优势、能发挥重要作用,如最近一个新上市的“小巨人”企业从成立起即投入上亿资金开展基础研究,深耕十年,攻破了X射线源技术的国际壁垒并成功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科技界一项“零”的空缺。但是,这类企业只是凤毛麟角,政教研企多方协作开展基础研究的“合奏曲”还差一个不可或缺的和声。如能进一步提升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含金量,唱响基础研究“合奏曲”,必将对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跑”增添重要助力。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企业开展基础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不足:
一是企业自身投入不足。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2.43%,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研发经费的6.5%。企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1.87%,而企业基础研究经费仅为企业研发经费的0.7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政策有效引导不足。让企业投入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基础研究,目前自上而下对企业还是“强调”居多,行之有效的“激励”偏少,如税收优惠力度不大、免税退税手续繁琐、企业长期融资很难等,从而使企业对从事基础研究望而却步。
三是资源有效利用不足。一方面企业对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企业直接从科研院所获取原创成果并转化应用成本高、效率低,再加之企业参与国家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和前瞻基础研究项目的渠道有限,从而影响了企业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为此,我们建议:
一、鼓励多元投入,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规模
加快建立和完善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以明确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地位为切入点,积极创新投入模式、畅通投入渠道,逐步提升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占比。可探索公私合作研发、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引导企业对关系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前沿与公益性领域的基础研究跟踪并部署超前研究。另外,明确将基础研究投入占比纳入国企科创考核指标体系,发挥国企示范效用。
二、强化政策落地,激发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内生动力
对从事关键领域基础研究的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借脑引智”的委托费、劳务费等可税收抵免,实验室硬件设备等折旧比例再提高、年限再缩短。试点成立科技银行,实施企业基础研究融资专项扶持计划。试点将“基础研究投入占比”纳入上市考核指标,鼓励企业上市融资。设立国家基础研究公益基金,延长企业间接捐赠结转期,给予直接捐赠更大税收优惠。
三、夯实资源保障,构筑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外部支撑
健全企业“出题”、高校和科研机构“解题”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补链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短板。探索企业家“挂帅”方式申报和实施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完善企业科研人才职称评定办法,加速人才规范有序流动。建立科学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平台,推动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重大科研装备向企业无障碍开放。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踏实开展基础研究“撑腰”“护航”。
《人民政协报》(2023年08月26日 第04版)
来 源| 民革中央调研部
图 片|《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