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稿件上传>>民革浙江
在非遗世界,见人见物见生活      民革浙江省委会    2024年06月04日15:44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俗大节,端午习俗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和载体。“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老师曾在课上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向我们介绍端午节和诗人屈原的故事。”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就读五年级的台胞子女许维珍介绍道。

在6月1日儿童节当天、甲辰龙年端午节前夕,民革浙江省委会举办了第27期“之江同心·两岸一家亲”祖统沙龙暨“‘粽’情端午·传承非遗”交流体验活动。来自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的台籍学生,杭州市台协会的台籍青年,台胞子女家庭和民革党员家庭,以及民革省委会祖统委、民革省直浙大委员会的党员等40余人,走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感受非遗世界,体验非遗技艺,共迎端午佳节,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革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一级巡视员刘净非参加活动并致辞,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章献民参加活动并主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记、副主任吴延飞参加活动,在杭台青王则渊作为毕业不到一年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21级研究生,分享了台南、台北不同特色的粽子类型、端午节习俗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

刘净非向小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向台胞朋友和民革党员致以美好的祝愿。刘净非指出,此次活动旨在为两岸同胞搭建一个同享欢乐、畅叙友情、体验习俗、交流文化的平台,让大家通过对非遗项目、传统工艺的认识和体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青年一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希望大家携手并肩,共同致力于弘扬文化遗产,赓续中华民族文明根脉,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之江大地以其独特多元的地理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人文环境,孕育出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8月,浙江省有9项非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24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96项省级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196人、省级传承人1441人。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全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遗馆。参加活动的两岸同胞徜徉其中,欣赏越剧经典选段《梁祝·十八相送》,体验用木版水印技艺制作版画、用东阳竹编技艺制作提篮、永康锡雕技艺等等,在体验和互动中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大家尤其对国家级传承人徐朝兴先生捐赠的龙泉青瓷作品《牡丹瓶》、非遗馆标识性展项——“绿眉毛”海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乐清首饰龙、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盖洪先生制作的万工轿、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明伟先生倾力打造的“千工床”、浙江省“双国一大”代表性传承人及其精品作品赞叹不已。“小技窥得大道,方寸暗藏乾坤。传百年薪火,非遗技艺源远流长。”每次在非遗馆讲解这些大师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民革省直长征新华路支部党员曹一青总是感佩良多。

两岸同胞还在杭州市一片式旗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慧芳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香囊和盘扣制作。香囊和盘扣都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端午节做香囊、挂香囊,寓意辟邪驱瘟、逢凶化吉;盘扣则寓意着两岸联结,象征着民革党员和台湾同胞心连心、手拉手的深邃情感和共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心愿。“我主要从事青少年课外成长课程领域。浙江非遗馆通过玩与学的融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在浙创业定居的台青许惠如说,未来将开发更多非遗相关体验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种子。

本期沙龙活动由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民革浙江省委会直属浙江大学委员会、民革浙江省委会祖统联谊委员会承办。

专题推荐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